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莫谨榕
14天10个涨停,在过去一个多月内最高上涨超过3倍的光启技术(002625),近期隐隐有“跌落神坛”的态势。继8月10日高开低走后,8月11日、8月12日光启技术连续两日跌停。
头顶“隐身衣概念股”“超材料第一股”光环,光启技术在2015年入主龙生股份登陆A股后一度声名鹊起,股价涨幅惊人。然而,上市多年,光启技术未能如期兑现市场期待,其股价高开走低。
如今,光启技术股价再度“狂飙”,不仅引发市场关于超材料的想象,更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7月31日,在光启技术连拉5个涨停之后,深交所发布消息,称对连续多日涨幅异常的光启技术、英特集团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自6月以来,光启技术被深交所、浙江证监局密集问询,内容涉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控股股东大量质押股份、超材料产品营收情况等。
光启技术近期为何频频受到资金青睐,又受到监管关注?多年来“超材料概念”备受质疑,如今股价飙升的光启技术能否重拾“黑科技”的光环?
光启技术股价为何“一路狂飙”?
在A股市场上,光启技术并不算“资深”。公开资料显示,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尖端技术创新企业,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及销售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穿戴式智能装备产品、各类汽车座椅关键零部件。
2015年,光启技术正式在资本市场和公众“见面”。光启技术的前身是龙生股份,龙生股份以生产汽车座椅零部件及功能件为主业。当年光启技术通过认购上市公司龙生股份定向增发的股票,成为龙生股份控股股东。2017年非公开股票发行完成后,来自光启技术的超材料尖端装备研制与生产业务正式注入上市公司,光启技术从而实现了变相的借壳上市。
当年光启技术入主龙生股份,表示将重点发展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基于投资者对超材料“黑科技”的看好,2015年3月复牌后,龙生股份连续19个交易日涨停,一路狂飙达到最高120元/股。
不过,此后光启技术并未如市场所愿表现出爆发性的业绩。2017年到2018年,光启技术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连续下滑,2018年的净利润增幅更是跌至-12.77%。光启技术股价由此大幅回落,一度跌至6元附近。
时隔多年,光启技术再次被市场爆炒。截至8月14日收盘,光启技术的收盘价为23.40元,7月1日开盘时,其价格仅为7.30元,随后最高上摸33.40元,上涨3倍有余。
近期光启技术股价表现为何如此“豪横”?羊城晚报记者发现,上半年业绩向好、超材料转型初见成效是光启技术股价高涨的“底气”。近日,光启技术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30%-50%。而备受市场关注的公司超材料业务也有起色:2019年,公司超材料业务占比已经达到45.56%,前期参与的多个研发项目已进入批产阶段,批产收入大幅增长,超材料业务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随着今年订单密集落地,光启技术有望实现彻底转型。
曾因超材料业务进展缓慢遭质疑
光启技术登陆A股以来,就在市场对超材料业务的期待和质疑中一路走来。光启技术正式入主龙生股份,实际控制人也由此变更为刘若鹏,刘若鹏旗下的光启系公司曾宣布掌握了世界前沿的超材料技术,可以应用于在包括军用“隐身衣”、警用智能头盔以及航空、海洋尖端装备应用等多个领域。
新业务注入后,超材料板块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2017年,超材料业务刚刚注入上市公司,当年公司传统业务汽车零部件的营收比重为87.72%,研制业务和其他业务占比分别为8.20%和4.08%,而光启技术在当年的年报中这样描述:“公司在原有业务架构的基础上新增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业务,由一家专业汽车座椅功能件制造商转型升级为以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为核心业务的尖端科技创新型公司,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
到了2018年,光启技术向尖端科技创新型公司的转型进展仍显滞后。当年,光启技术实现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2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53.29万元,同比下降12.77%。这一年,光启技术的超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330.75%,但占公司营收仅28.93%,而占营收六成以上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2.11%,净利润更是下降19.78%,这也是光启技术净利润增速下滑的主因。
一时间,市场上关于光启技术“炒概念”“讲故事”的质疑不断出现,有投资者甚至直言:搞不清楚光启技术的主营业务究竟是什么。
今年6月,光启技术公布2019年年报,净利润增速下跌的态势得到扭转,归母净利润达1.15亿元,同比增长63.02%,超材料业务对营业收入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至45.56%。光启技术在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中宣称:“(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实现了根本转变,从传统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转型成为超材料尖端装备的研制与生产。”
深交所对光启技术2019年的业绩也十分关注。6月19日,深交所对光启技术下发问询函,要求光启技术回应第四季度收入较前三季度大幅增长的原因,并要求光启技术说明公司目前超材料产品主要类别及各类别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情况等。
光启技术在答复中表示,超材料尖端装备业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由于其主要客户为尖端装备集团及其附属院所,受预算及产品定制化等因素影响,相关配套合同的验收、结算等过程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据披露,2019年光启技术的超材料产品主要分为超材料尖端装备业务和超材料智能装备业务,其中又细分为航空产品、海洋产品和穿戴式智能头盔。从收入规模上看,航空产品是光启技术超材料产品的主力,2019年实现收入1.25亿元。
股价稍有起色,股东连忙减持
超材料故事讲得风生水起,股价也 “一飞冲天”,但让市场意外的是,自2018年起,光启技术却屡屡遭到重要股东减持。据同花顺iFind数据库显示,今年以来,光启技术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合计净减持股份数量为1.3亿股,合计减仓10.64亿元。
作为龙生股份原控股股东俞龙生家族在重组解禁后开始减持。去年12月,光启技术公告,公司股东俞龙生及其一致行动人郑玉英、俞旻贝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的股票。
根据7月18日的公告,俞龙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光启技术约6.49%的股份,而在2019年末,上述持股比例为8.47%。记者统计根据公告中披露的减持均价计算,仅俞龙生本人,今年就已减持股份套现3.56亿元。
8月14日,光启技术再发公告称,截至8月13日,严嵩投资合计减持了2.49%的股份,持股比例由减持前的7.79%降至减持后的5.30%,按披露的减持均价计算,在本轮减持计划期限内,其累积套现4.07亿元。
此外,重要股东达孜鹏欣、姜照柏、姜雷在近一年内均有减持动作。对此,深交所要求光启技术说明是否存在以信息披露配合减持的情况。
光启技术回复称,上述股东在股份减持计划期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股份减持,并积极配合上市公司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其减持股份与预披露的减持意向、承诺及减持计划一致,减持股份数量均在其减持计划范围内;公司严格控制信息的交流范围,不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减持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以来,达孜鹏欣、岩嵩投资等股东陆续开始解除股权质押,股东们是否会继续减持股份仍备受关注。
在14天10个涨停后,又连续走出2个跌停,光启技术的股价和其超材料业务业绩是继续走强还是昙花一现,都留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