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调查 | 国内珠宝品牌扎堆姓“周”,中高端品牌距离国际市场有多远?

来源:金羊网 作者:许张超 发表时间:2022-08-18 22:34
金羊网  作者:许张超  2022-08-18
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周六福、周囍囍、周大金等,让珠宝小白傻傻分不清。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超 实习生 许佳燕

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周六福、周囍囍、周大金等,商场里一批批以“周某某”格式命名的珠宝品牌扎堆“冒”出来。珠宝界“周姓”大家族自带光环,却让珠宝小白傻傻分不清。

周六福门店

那么,这些珠宝品牌“撞姓”是纯属巧合还是另有所图?较为出名的四大“周姓”珠宝品牌有何区别?国内珠宝品牌靠“撞姓”就能建立品牌效应吗?

“周姓”珠宝品牌并非“亲戚关系”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中国珠宝品牌榜》数据显示,“周氏”珠宝品牌大家族中的周大福荣登中国珠宝品牌第一名,周大生、周生生、周六福的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八、第十三,周大金、周金生则进入五十强。在这六家“撞姓”的珠宝品牌中,只有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三家珠宝品牌的创始人是真正姓周。

从创立时间上看,周大福可追溯到创始人周至元1929年在广州创立的“周大福金行”,周生生由周芳谱在1934年创立的“周生生金铺”发展而来,两人同出一姓却并无亲属关系;相比之下,周大生、周六福、周大金、周金生的出现则更晚,四家珠宝品牌分别成立于1999年、2004年、2006年、2005年。由此可知,“周姓”珠宝品牌之间并无特殊的“亲戚关系”。

品牌名称高度相似的不同“周姓”珠宝品牌之间,却经常陷入商标以及著作权纠纷。据媒体报道,2002年,周大福曾经把周大金背后的一家上海公司告上法庭;2012年,香港周六福珠宝国际集团曾诉周百福侵害商标权,周百福辩称对方山寨周大福;2015年,香港周六福珠宝国际集团将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送上了法庭。

国内珠宝品牌为何爱姓“周”?业内人士称,这种品牌命名方式其实就是“傍大牌”,中国珠宝行业在从加工制造到品牌创立经历的过程中,“傍大牌”模式更容易引起注意、制造话题,本质上更像是一种营销策略而非品牌塑造,同时珠宝品牌扎堆命名“周姓”也反映出了珠宝行业的巨大市场。

“身边年轻朋友选购首饰的时候,都会推荐买周生生,觉得它的设计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像它的生肖系列转运珠就火过一段时间,但我自己其实不太能区别这些姓‘周’珠宝的差别。”广州市民杭女士说道。

“周氏”珠宝抢滩下沉市场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2021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按销售额计算,2021年中国珠宝首饰市场总规模一举跃上了7200亿元新台阶,未来珠宝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加速提高,马太效应日益凸显,而通过开设线下店“跑马圈地”布局销售网络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仍是头部珠宝上市企业市场扩张的重要策略。

在一众“周姓”珠宝品牌中,1973年周生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香港第一家上市的珠宝业公司,2011年周大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周大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三家珠宝品牌纷纷上市后,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预披露招股书,继2020年闯关IPO未获通过后再度闯关。

根据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年报以及周六福本次招股书的数据,在营业额方面,周大福2022财年实现营业额989.38港元,同比增长41.0%;周生生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19.88亿港元,同比增长46.61%;周大生2021年公司主营收入91.55亿元,同比增长80.07%;周六福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8.29亿元,同比增长35.91%。

在净利润和毛利率方面,周大福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7.12亿港元,同比增长11.38%,毛利率为23.4%;周生生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43亿港元,同比增长18.15%,毛利率为25.27%;周大生实现净利润12.25亿元,同比增长20.85%,毛利率为27.31%;周六福实现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11.33%,毛利率为34.92%。

近两年,在珠宝行业增速放缓和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各大珠宝品牌都在布局下沉市场。记者梳理上述珠宝品牌报告的门店数据时发现,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这四大“周姓”珠宝品牌,国内珠宝市场的门店版图都在不断扩张,而结合四家品牌近期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的数据,珠宝品牌中高端企业明显在通过抢占下沉市场获得营收增量。

截至2022年3月,周六福门店总数为5902家,其中中国大陆为5757家,净增1312家;截至2021年,周生生门店总数为872家,其中中国大陆为775家,净增122家,周大生门店总数为4502家,其中加盟门店4264家,自营门店238家,周六福门店总数3764家,其中加盟店3694家,净增88家。

品牌升级亟需“创名牌”

老凤祥门店

带有鲜明“海派文化”“海派风格”的老凤祥,被贴上“新中式”“潮牌”标签的老庙,引领情景风格珠宝新潮流的周大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快速迭代,珠宝市场也在迅速调整品牌策略,以适应不同消费需求。乘着电商直播、国潮新消费等风口的中国本土珠宝品牌,如何从“撞姓”式的“傍名牌”,转向“创名牌”抢占国际市场?

“国产珠宝想开拓海外市场,最基础的是提升产品的品质,提高珠宝加工能力,然后是文化价值与品牌价值,要让自己的产品有故事可讲,同时这些故事要能被国外市场认可。”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说道。张毅表示,珠宝附加值比较高,因此需要格外注重它的品牌建设,而品牌的背后是以生产工艺与衍生的文化价值为支撑的。

粤宝黄金分析师宋蒋圳则强调,开拓珠宝行业海外市场要从艺术、工艺、设计等环节出发,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珠宝未必能那么顺利地打开国际市场,国内珠宝品牌的品牌运营能力距离国际大牌也有较大差距。

“国内的很多珠宝产品设计都比较相似,并不是独具一格的,这种珠宝艺术的独立性需要时间去慢慢地经营。”宋蒋圳说道。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