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企业大撤退,李东生豪掷134亿接盘广州工厂,谁赌对了?|热财经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婷 发表时间:2025-01-17 15:1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婷  2025-01-17

半导体行业的百亿大并购终于“落锤”。

2023年,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G显示广州工厂”)传出待售传闻,估价一万亿韩元(约50亿元);此后,在多位“金主”的争相竞价下,TCL将其收入囊中,这起交易也终于亮出了最终的价格:134.15亿元。

LG显示广州工厂,就是韩国LG显示在广州设立的液晶面板工厂。近日,李东生执掌的TCL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TCL华星以26.15亿元的价格受让LG显示广州工厂的20%股权。

早在4个月前,TCL华星就已宣布,拟斥资108亿元,收购该厂80%股权,及其配套的模组工厂全部股权。待两笔交易完成,TCL华星将拥有LG显示广州工厂的100%股权。

外界的看法不一,有部分为收购工厂叫好的:“对于产能和业绩的促进将十分可观”;有担心TCL押错赛道、重蹈覆辙的:“几十年前就买阿尔卡特、汤姆逊,现在买LG显示工厂,管理不像有提高”“这就是收购落后生产线”。

这场大手笔的收购,究竟是扩大规模效应的妙手,还是重蹈覆辙的一着险棋?

出售

中国面板厂商“坐不住了”

此次出售的LG显示广州工厂,曾是中国面板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笔。

由于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发展起步较晚,高世代生产线的空白,造成了中国大尺寸面板一度完全靠进口的局面。2009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高世代面板线,彼时夏普联手南京中电熊猫、广州LG、合肥京东方、苏州三星和成都富士康5个项目陆续递交了投资申请。

同一年,京东方在北京、TCL华星在深圳的8.5代线刚刚开建。出于产能调控的因素,上述5个项目最终仅有广州LG、苏州三星2个获批,业界称其为“5选2”。此后,TCL参股了苏州三星项目,创维则成为广州LG项目的参与者。

LG显示广州工厂建成于2012年,为LGD设立于中国的8.5代大型液晶面板厂,主要产品为电视及商显大尺寸液晶面板产品,设计月产能为18万片大板。2024年1至10月,该厂收入为65.4亿元,净利润为2.4亿元;总资产为112.3亿元。其配套的液晶显示模组工厂,设计月产能为230万台。2024年上半年,该厂营收为64.8亿元,净利润达4.65亿元。

2023年上半年,LG显示广州工厂急于求售的消息传出后,中国各大面板厂商都“坐不住了”。

最初,有传闻称该产线估价一万亿韩元(约50亿元);创维具有优先购买权,是LG显示广州工厂最有可能的接盘方,但LG显示期望的出售资金回报随后提升至80亿元,创维未能满足,并将10%股份作价13亿元转让给LG显示。

兆驰股份、京东方、TCL华星等面板厂商也被传出有意买下LG显示广州工厂;三星显示作为TCL华星的第二大股东,也希望推进其收购该工厂。而LG显示广州工厂的客户包括三星、KTC(康冠)、LG电子、索尼、创维等,这部分客户对于收购各方也颇具吸引力。

LG显示广州工厂最终花落TCL华星。TCL科技方面表示,此次收购有利于增强IPS(平面切换液晶)产能和技术积累,还有利于深化国际客户的战略合作。据悉,TCL华星目前以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技术VA技术(垂直排列液晶)为主,而LG显示在IPS领域拥有强势话语权。

此外,TCL华星总投资350亿元的广州t9产线主要生产中尺寸面板,当前产能18万片/月,二期产能正在爬坡。TCL科技方面称,LG显示广州工厂将与TCL华星广州t9产线组成“双子星”工厂,满足大尺寸趋势下的增长需求。

进退

中日韩面板厂商分道扬镳

“行业一般看法认为,未来的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等新技术),会在不久的周期内取代液晶显示(LCD技术)。但经过发展经验判断,目前还没有什么新技术在大屏幕显示方面取代LCD。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大屏幕的电视,它的画质非常好,已经在很多指标上超过了白光OLED,所以LCD在高端产品方面的市场份额,实际在不断提高。”

几个月前,在谈及这起收购时,李东生曾发表对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预判,态度颇为笃定。

这背后实则是技术路线之争。LCD面板依靠背光模组发光,而OLED由有机发光二极管组成,相当于自发光,亮度更高、功耗更低、更加轻薄、反应速度更快,大屏存在寿命烧屏问题,且制造成本极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典型代表,半导体行业最能从并购中实现节约时间成本、深化布局产业链的益处。TCL华星近年来也在通过并购整合扩大其LCD业务。

2021年,TCL华星以10.8亿美元(约合76.22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州三星项目,12万片月产能的8.5代线和350万套的月加工能力的模组工厂都被收入囊中。在“5选2”落定的十几年后,当初中国液晶平板显示产业的两个项目,都被TCL纳入麾下。

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2021年国内面板厂商业绩的爆发,韩日显示厂商决定退出竞争,纷纷关停LCD生产线,转战OLED市场。例如,2022年6月,三星宣布全面停产LCD电视面板,正式退出LCD面板业务。三星也在2022年将与LCD相关的数千项专利转让给了TCL华星。日企夏普、松下、JDI都纷纷关停工厂,去意已决。

此次收购将使LCD产能进一步向中国大陆厂商聚集。2024年前三季度,头部厂商京东方市场份额为25.9%;TCL华星市场份额为20.2%,排名位居第二。行业分析机构洛图科技预计,在吸纳LG显示广州工厂后,TCL华星市场份额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耐人寻味的是,在2011年——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起步的关键之年,韩国液晶面板双雄三星显示和LG显示势头正盛,在全球LCD市场的份额合计高达55%。十多年光阴渐逝,2025年中国两大头部面板厂商跃然而上,合计市场份额即将超过50%。

技术迭代的分歧,不仅促成了这起百亿收购,也让中日韩面板厂商在布局上分道扬镳。

豪赌

重蹈覆辙还是占据主动?

许多人担心,李东生的此次收购,又是一场豪赌。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LCD在大屏幕显示方面仍然是主流,而且通过Mini LED或其他新技术的加持,LCD的产品生命周期会更长,竞争力也会更强。”在李东生看来,OLED等新技术还远远未到取代LCD技术的拐点。

21年前,TCL集团宣布与法国汤姆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一家名为TCL-汤姆逊的合资公司。汤姆逊当时在CRT(阴极射线管技术)技术方面是全球领先的,还看好DLP(微显背投)业务的下一代技术。

在并购之时,李东生认为LCD技术应该至少有5-6年才能取代CRT。

然而,现实并不如他所料,LCD快速在两三年内成为主流,不仅取代了CRT,还把等离子、DLP等技术远远抛在身后。由于彩电技术从CRT快速向LCD转移,汤姆逊原有的彩电技术快速贬值。这场技术迭代导致TCL在欧洲的彩电业务出现了巨额亏损,拖累了整体业绩。以2005年为例,TCL主营业务收入516.8亿元,同比增长28.3%,但亏损17.1亿元,同比下降1527.3%。

也有人认为,此次收购是基于双方的战略需求和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LG显示财务状况的恶化,是其出售LG显示广州工厂的导火索。2022年,面板价格跌至历史低位,LG显示当年销售额为26万亿韩元,同比下滑12.47%,营业亏损为2.85万亿韩元,净亏损为3.2万亿韩元,同时还面临庞大负债。为此,LG显示不得不暂停或者延迟OLED项目的投资。

无论如何,134.15亿元对于TCL科技而言都并非一笔小数目。此次收购采用现金支付,也将进一步加大其现金流压力。

截至2024年6月末,TCL科技资产负债率为64%左右,高出同行京东方11.32个百分点。TCL科技2024年中报显示,尽管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达到126.3亿元,但由于投资活动导致的174.4亿元的现金净流出,使得当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最终净流出了20.7亿元,呈现入不敷出的困境。

这次收购表明,LCD正在面临话语权的全面交棒,但日韩企业的退场也不意味着败退,国内企业大手笔的并购不意味着掌握主动权。这是市场博弈的不确定性,却也是技术创新的永恒魅力。

文|记者 黄婷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编辑:丁玲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