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点!2024年广东专利转化运用成绩单出炉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2-06 17:44
金羊网  作者:  2025-02-06

2024年,广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加快实施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方案,完善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供需对接、项目路演、质押融资等重点工作,专利转化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事件1: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大会”

2024年3月26日,省市场监管局、广州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大会”。大会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等交流经验、凝聚共识,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相融共促。

大会期间,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40多家高校、60多家金融机构、20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00多名科技工作者、600多名企业人员到会参与,港澳企业与广东创新主体、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达成多项合作创新意向。

事件2: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4年6月24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专利产业化”主线,部署四方面11项具体举措,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关键堵点,进一步畅通技术要素流转渠道,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加快形成转化运用政策体系,省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科技、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农村农业等部门还联合印发存量专利盘活、专利转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等配套文件,建立专项行动协同机制,合力推动专利转化工作。

2024年,广东专利许可和被许可共1.9万次,较2023年增加2391件,同比增长29.21%;专利转让和受让共14.09万次,较2023年增加1327件。

事件3:全面盘点省内高校院所存量专利9.92万件

2024年,省市场监管、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相关部门相继印发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推广转化等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盘活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7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盘点存量专利9.9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6.58万件,已登记进入转化资源库的专利8.05万件,其中发明5.60万件。

一批高校院所专利转化典型案例被国家复制推广。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速高校专利转化”被评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广州实验室“科研项目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深圳高智量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推动成立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运营联盟”等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事件4:签署高价值专利转化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12月,广东、山西、福建、江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新疆建设兵团等10个省级知识产权部门签署《省域间高价值专利转化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各省区将围绕“专利数据共享”“转化对接活动”“人才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创新”等内容开展合作。

协议签署后,各省(区)知识产权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区域存量专利盘活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相关省(区)高校企业专利转化数据超12万条,技术需求超千条,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实现线上专利与企业的精准匹配,促进专利提质、提速、提效。

事件5:办好“知交会”“粤创赛”等赛事

2024年12月,省市场监管局、广州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联合举办“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第六届“知交会”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设置2个交易博览专馆和6个系列活动专区,举办22场知识产权创新成果项目路演、专利拍卖、供需发布、案例分享等活动,实现了专利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2024年7月至12月,第二届粤东西北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在湛江举办,紧扣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特点,整合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要素,注重打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吸引优秀项目到粤东西北集聚、转化。

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第二届佛山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在佛山举办,挖掘、推动一批“金种子”“好苗子”项目在佛山落地转化,并以比赛为牵引,配套建设本地知识产权供需资源库、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利转化技术经理人库、专利转化运用数字服务平台,建成14家专利转化运用示范基地等,构建了较完善的专利转化生态体系。

事件6: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3400亿元

2024年,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3453.97亿元,同比增长50%,质押登记超6000笔,惠及企业超5000家。

近年来,为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广东省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全省已实现21个地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全覆盖,全省风险补偿基金规模约58亿元,补偿基金池可承担风险约580亿元,入池银行近220家,入池企业超过1.5万家。广东省创新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进入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制推广。

事件7:探索开展“先使用后付费”等模式

2024年10月,广东举办“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暨电力新能源产业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系列活动,协助推荐专利367件,惠及企业超1000家;2024年12月,广东省专利转化精准对接进湛江、进佛山等系列活动顺利举办,围绕湛江、佛山优势产业,分别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进行项目路演和成果展示,组织相关产业领域的企业提出技术改进需求或创新需求。

2025年1月,省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科技、教育等部门,联合指导举办“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暨‘先用后付’项目发布”活动,联合发布“先用后付”创新成果资源库,组建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基地、广东省高校成果转移转化投资中心等,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模式在广东有效落地。

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省各地市、高校院所等组织开展“一月一链”路演展示等专利产业化对接活动超200次,累计惠及企业超万家,筛选推荐专利超过千件,促成了一批高质量专利转化交易。

事件8: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获批建设

2024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广东省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平台筹建以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对接,筛选并发布了一批高价值专利交易需求。2024年12月,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首届深港知识产权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正式挂牌并宣告运行。

平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组建,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指导,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为大湾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的知识产权交易、结算与鉴证等服务,推动国际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市场。

事件9:陆续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2024年9月,广州市越秀区推出“越知1号”智慧建设概念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科创票据ABN)并落地发行,这是广州市首支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2024年11月,广州开发区发行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并联动展示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阶段性成果,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池建设;2024年12月,韶关市发行“韶关市-粤财-粤知保-国海证券知识产权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也是首支在粤东西北地区成功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2024年以来,全省新发行23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规模超40亿元。

事件10: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流通运用模式

2024年,广东加大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及交易运营工作,累计颁发数据知识产权证书1069件,成功办理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11笔,促成数据知识产权交易5笔、保险3笔、证券化产品1笔,10件已登记的数据知识产权产品实现了数据资产入表。

为指导做好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省市场监管局印发《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七方面20项具体举措,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提质增效,举办数据知识产权审核员培训班,80人通过考核具备数据知识产权审核能力,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数据交易所等服务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等方式加强数据知识产权流通运用,推动将数据知识产权转变为现实经济效益。

2025年,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知识产权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聚焦专利产业化主线,积极推动存量专利盘活利用同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等工作有机衔接、压茬推进,打通堵点,完善政策,建立机制,更大力度释放专利的市场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文 | 记者 黄颖琳 通讯员 粤市监

编辑:董鹏程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