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跨界已经成为了常态。半个月来,社交平台上关于京东正凭借5%佣金强势杀入外卖市场的消息不断涌现,而京东方面对外界传闻没有任何回应。直到了2月11日,京东官宣,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实际上,京东对外卖的野望可以追溯至2022年。时至今日终于高调宣布零佣金入局,能否对如今外卖双寡头格局形成有效冲击?对此,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就目前市场环境和格局来看,新一轮的外卖大战很难打响,相比起行业格局的改变,京东剑指外卖市场,意在即时零售。
京东剑指外卖市场
据羊城晚报此前报道,2022年“618”前夕,时任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辛利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京东正在研究进军外卖领域的可能性,“公司已经考虑和研究推出按需外卖服务。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个,这将取决于我们的能力,以及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建立起一个人才团队。”
到了2024年底,京东外卖已经悄然上线,彼时,京东秒送页面上悄悄上线了咖啡奶茶与快餐外卖,以瑞幸、Tims、库迪等为代表的咖啡、奶茶品牌,以及以汉堡王等为代表的快餐连锁品牌最早开始入驻。
而此次京东高调宣布“零佣金”招募“品质堂食餐饮商家”后,市场也开始重新关注和审视京东在外卖业务上的新动作。与去年底在外卖业务上的小试牛刀不同,如今“外卖”在京东秒送页面下拥有单独的入口,且外卖专区下,除了此前入驻的奶茶咖啡及西式连锁快餐品牌外,新入驻一些烧烤、麻辣烫、面食类商家,品类较之前明显增多。
不过,就目前而言,京东上的外卖供给丰富度与行业中的两位老大哥——美团和饿了么还不具备可比性,这或许也是其打出“零佣金”旗号的重要原因:吸引更多商户入驻,建立自身的外卖合作伙伴生态。
有接近京东的人士表示,目前已经签约的商户佣金从2月11日0点起,也按照全年免佣调整,对于“零佣金”政策中要求的“品质堂食餐厅”,京东通过审核营业执照、审核门店照片、销售人员线下拜访核验等方式确保品质。
与此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京东外卖的“零佣金”只针对佣金部分,配送服务费则正常收取,由配送距离、订单价格、时段、天气等因素综合决定,与美团、饿了么平台收费逻辑一致。此外,“零佣金”政策主要在北京,非北京商家可先提交入驻申请,待对应城市开通后会有客户经理联系。
能否打破现有市场格局?
在京东之前,抖音早已躬身入局尝试撼动外卖市场的格局。但是,在经过数次调整之后,抖音外卖已经并入了本地生活板块,沦为了其团购核销的补充手段。而京东的加入能否改变现有的格局?
在外卖这个领域,京东相比于抖音有着不同的优势。首先,与抖音外卖苦于高峰期运力不足的时候,京东拥有自身的末端配送能力。京东秒送本身便是达达集团整合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之后对外亮相的全新品牌。有数据显示,京东达达秒送年活跃骑手数量接近130万,可以快速发力外卖业务。这一数据与“去年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约745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对于京东外卖这样“初生”的业务而言应该是够用的。
不过,京东真正的优势或许还不在末端配送速度,有分析认为,京东主站用户以一二线城市中产为主,对品质和时效敏感。若外卖业务瞄准“高端化”(如高客单价餐厅、定制化服务),可能避开价格战泥潭,建立差异化壁垒。此外,京东拥有长期服务品牌商家的经验,或能吸引连锁餐饮品牌独家合作,甚至通过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工具绑定商家,形成“平台-商户-用户”闭环。
优势固然有,但要转化为胜势,或许还需要更多努力。比如就“高端化”这件事儿在外卖场景是否行得通来说,“百度外卖”的前车之鉴已经足够引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外卖是典型的“高频刚需”场景,用户对点外卖这件事情早已形成了稳定的习惯。想要让用户从美团、饿了么切换到京东上去点外卖,高额补贴或许能够帮助实现短期破局,但长期来看必须依赖于用户使用体验的升级。
战役的目标在外卖之外
因此,在行业人士眼中,京东外卖的成败,不取决于能否在餐饮外卖市场上“分一杯羹”,而是借助这类“高频刚需”的场景,将战局从“送外卖”升级为“送一切”,这也便是剑指外卖市场,意在即时零售。
外卖作为日均订单量超4000万笔的高频场景,是获取用户即时消费习惯的最佳入口。京东通过外卖业务吸引用户高频打开APP,顺势将流量导入商超日化、3C数码、美妆医药等即时零售品类,提升京东到家、小时购等业务的渗透率,形成“外卖引流”到“即时零售变现”的循环。
而在即时零售这个领域,京东在3C家电、快消品等标品的仓储管理和区域化供应链布局具备优势。若将外卖餐饮的即时配送网络与现有仓配体系打通,可实现对生鲜、快消品等即时零售品类的“区域仓+前置仓+即时运力”三级覆盖,降低履约成本。例如,北京亦庄的京东七鲜超市已试点“30分钟达”,验证了仓配一体化的可行性。
不过,即时零售的毛利率普遍偏低,而京东在供应链的投入和运力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短期亏损的扩大。
但是,即时零售前景空前广阔。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即时零售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预计2030年将超2万亿元。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这场战役的终局,或许不是“谁吃掉谁”,而是共同做大一个万亿级市场。
文|记者 沈钊
图|文心一言生成(除署名外)